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笑看風雲行善之路 闡揚慈悲喜捨
2024-04-24
新加坡佛光山住持妙穆法師,4月22日受邀前往華族文化中心7樓多功能禮堂,參與《笑看風雲行善之路》分享會,分享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「慈悲喜捨」的行善思想,與《笑看風雲行善之路》書中主角CK集團老闆洪振群的想法,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
洪振群從擺地攤、跑夜市起家,後租下第一間600平方尺小店面,一度破產跌入谷底,到頂下牛車水兩層樓店面,東山再起創辦CK百貨,而躍升為成功企業家。在經歷跌宕起伏的人生後,他走上慈善之路,24年來積極行善,並鼓勵身邊友人一起和他無私奉獻,連甫出版的自傳《笑看風雲行善之路》也不忘行善,配合出書,同步舉行「創意無限–洪振群 X 林祿在慈善攝影畫展」,展出他口中的「伯樂」,亦即本地中國畫藝術家林祿在老師,在其攝影作品中,首次增添水墨畫、書法,且天衣無縫地結合呈現出其中68幅藝術作品。
洪振群表示,此次所有義賣攝影藝術作品的款項達新幣160萬,將捐給本地慈善團體,包括尚達曼總統的「總統挑戰基金」50萬元等。
林祿在是新加坡佛光山的彩墨畫顧問,與佛光山結緣逾20年。他在導讀分享會上,分享與洪振群認識10多年,卻首次有攝影與書畫藝術作品相結合的合作。他表示,洪振群的攝影作品很美、構圖也好,吸引他廢寢忘食地為其中68幅攝影作品加入書法或水墨畫,以加強攝影作品的感染力和吸睛力,進而感動每個人,跟著洪振群的步伐一起行善。他說:「CK(洪振群)的願心、善行讓我感動。他以身作則,積極把星雲大師宣導的真善美理念傳播出去。」
妙穆法師提到,星雲大師不忍眾生苦,鼓勵大家以「慈悲喜捨」四無量心來行善,通過言教和身教,勉勵大家為善最樂。他讚歎洪振群的行善之路,從捨10萬新元到捨20萬元,無不是菩薩行。捨,很開心,無疑也是一種收穫。
洪振群自稱是行動派,想到什麼就做什麼,從不後悔去做。正如他在疫情期間,以「千元大鈔買下一元的礦泉水」一樣,通過實際舉動幫助賣水老人。就連經歷3次遭祝融的「光顧」,包括2016年8月17日燒毀在淡濱尼工業區內的CK大廈總部,但並未燒毀他的行善之心。
洪振群說:「我行善與公事是分開的,什麼事都分開來看,該放下就放下,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立起振作,好好努力爬起來。因為,我就是自己的貴人。」
妙穆法師指出佛光山是「給」出來的,星雲大師一再強調要給人信心、給人歡喜、給人希望、給人方便,此「四給」不僅成為佛光山的工作信條,也體現大師不遺餘力通過教育翻轉人生的途徑和文化藝術的推廣。
大師在《貧僧有話要說》書中提到,捨與受是最好的修行,鼓勵大家擴大善行,通過「慈悲喜捨」展現行善美德。而這個美德不只是捐錢,若能發心當義工、關心弱勢群體,把歡樂帶到每個角落,同樣也是善行。
回應洪振群經歷三次祝融之災事件,妙穆法師肯定地說:「包括事業和行善之心,他不減反增,且越燒越旺,可視為『從心富起來』的表率。」
洪振群從擺地攤、跑夜市起家,後租下第一間600平方尺小店面,一度破產跌入谷底,到頂下牛車水兩層樓店面,東山再起創辦CK百貨,而躍升為成功企業家。在經歷跌宕起伏的人生後,他走上慈善之路,24年來積極行善,並鼓勵身邊友人一起和他無私奉獻,連甫出版的自傳《笑看風雲行善之路》也不忘行善,配合出書,同步舉行「創意無限–洪振群 X 林祿在慈善攝影畫展」,展出他口中的「伯樂」,亦即本地中國畫藝術家林祿在老師,在其攝影作品中,首次增添水墨畫、書法,且天衣無縫地結合呈現出其中68幅藝術作品。
洪振群表示,此次所有義賣攝影藝術作品的款項達新幣160萬,將捐給本地慈善團體,包括尚達曼總統的「總統挑戰基金」50萬元等。
林祿在是新加坡佛光山的彩墨畫顧問,與佛光山結緣逾20年。他在導讀分享會上,分享與洪振群認識10多年,卻首次有攝影與書畫藝術作品相結合的合作。他表示,洪振群的攝影作品很美、構圖也好,吸引他廢寢忘食地為其中68幅攝影作品加入書法或水墨畫,以加強攝影作品的感染力和吸睛力,進而感動每個人,跟著洪振群的步伐一起行善。他說:「CK(洪振群)的願心、善行讓我感動。他以身作則,積極把星雲大師宣導的真善美理念傳播出去。」
妙穆法師提到,星雲大師不忍眾生苦,鼓勵大家以「慈悲喜捨」四無量心來行善,通過言教和身教,勉勵大家為善最樂。他讚歎洪振群的行善之路,從捨10萬新元到捨20萬元,無不是菩薩行。捨,很開心,無疑也是一種收穫。
洪振群自稱是行動派,想到什麼就做什麼,從不後悔去做。正如他在疫情期間,以「千元大鈔買下一元的礦泉水」一樣,通過實際舉動幫助賣水老人。就連經歷3次遭祝融的「光顧」,包括2016年8月17日燒毀在淡濱尼工業區內的CK大廈總部,但並未燒毀他的行善之心。
洪振群說:「我行善與公事是分開的,什麼事都分開來看,該放下就放下,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立起振作,好好努力爬起來。因為,我就是自己的貴人。」
妙穆法師指出佛光山是「給」出來的,星雲大師一再強調要給人信心、給人歡喜、給人希望、給人方便,此「四給」不僅成為佛光山的工作信條,也體現大師不遺餘力通過教育翻轉人生的途徑和文化藝術的推廣。
大師在《貧僧有話要說》書中提到,捨與受是最好的修行,鼓勵大家擴大善行,通過「慈悲喜捨」展現行善美德。而這個美德不只是捐錢,若能發心當義工、關心弱勢群體,把歡樂帶到每個角落,同樣也是善行。
回應洪振群經歷三次祝融之災事件,妙穆法師肯定地說:「包括事業和行善之心,他不減反增,且越燒越旺,可視為『從心富起來』的表率。」
最新消息
國際佛光會華府協會 愛心文具捐贈幼學童迎新學期
2025-08-24三重禪淨中心宣講員培訓 佛陀善法廣布人間
2025-08-24福壽老人中心佛學講座 談福壽智慧
2025-08-24印尼佛教學院學生回到佛光山 心保和尚殷切勉勵
2025-08-23歐洲重要價值夥伴計畫國會幕僚團參訪佛館 領略宗教開放與包容
2025-08-23工研院佛學社講座 AI浪潮下的安心之道
2025-08-23孝道月佛光山僧眾功德回向 信眾共祈世界和平
2025-08-23鳳山二會贈公益吉祥米 關懷後庄弱勢家庭
2025-08-23溫哥華方廣分會參與公園清潔 維護城市綠意
2025-08-23西來大學宿舍翻新竣工 舉行灑淨祈福儀式
2025-08-23
相
關
消
息